上一篇文章裡稍提及了此地的"衛教",但沒說清楚整個成癮衛教在做什麼? 剛好有人提出了問題,今天就來談一下此地衛教其中之一的目標: 其實是引導個案看見他在混亂思考下的“動機”,這些動機既是在混亂中成型的,基本上當然都是混亂的。
我舉個例子:一個剛報到的酒癮個案說: "當我被警察押上警車或救護車時,我聽到我3歲的女兒稚嫩的聲音說: 爸爸、你不要再喝酒喽,我好慚愧,所以我決定要戒酒。"
如果是還沒受訓練的輔導,可能就會說:"對、為了你的孩子,你這樣想就對了,加油!!! 一定要成功!!!"
以上的對話就一下子決定了整個戒酒戒毒的治療架構於混亂中了。
這個架構是以個案對親情的感受(例如罪惡感、使命感)來決定他的行動,也意謂著親情力強時,個案則會不喝酒或不吸毒。親情有裂痕時,或親情不太有激情時,個案則不必保持不吸毒不喝酒。
更意謂著整個過去的成癮病史,都是個案所能控制的,只是以前沒想到讓他趕快有個婚姻,好生出一個3歲的女娃,好講出 一兩 句讓他父親改變一生的話。
但是、如果一個3歲女兒的話能使患者停止酗酒、吸毒,那年邁還在賺錢養著個案的老母親呢? 七十好幾還在幫個案養著幾個兒女的老父呢?……..好混亂吧!
所以、我們在衛教中與個案的互動,其實是在讓他自己破壞掉自己原來的動機,而不是增強他的“動機”。
當個案的“動機”被在衛教團体分享中不斷的自己破解後,最後被淬練剩下的就是“誠實”,也就是 AA 裡的名言:“誠實面對自己”。
蘆葦營 黃紹基 2013/3/19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